党建集群:天长市 明光市 来安县 全椒县 定远县 凤阳县 琅琊区 南谯区 市直工委
首页 > 信息视窗 > 媒体聚焦  > 详 情  

《安徽日报》:从“改革火种”到“幸福小岗”

——三代小岗人谈四十年变化④
点击数: 发布时间:2018-07-20  选择字号:      
    40年前的冬夜,小岗村18位村民在一张褶皱的纸上按下鲜红的手印,点燃中国农村改革的火种。

按下红手印的小岗村民当时并不知道,千里之外的北京已经在校正着历史的航向,改革的动能正在积蓄、大势已经形成。

40年来,在党的领导和推动下,改革的火焰燃遍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大地。成于改革,亿万中国农民像小岗人一样从“吃饱饭”到“富起来”。

党始终是改革的主心骨和引路人,农村改革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。对于这一点,小岗改革发展的“领头雁”——“第一书记”有着尤为深刻的感悟。

赵家龙:做百姓爱戴的沈浩式“领路人”

6月25日中午,小岗村头的一片小林子静谧肃穆,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沈浩的墓碑矗立其中,纤尘不染。旁边紧挨着的,是小岗村村民公墓。

2004年2月,作为安徽省第二批优秀年轻党员干部,沈浩从省财政厅被选派到小岗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。

“沈浩是当年我们组考核为‘优秀’的‘第一书记’。”凤阳县畜牧局局长赵家龙告诉记者,2004年底,县委组织部组织对选派干部年度工作考核,作为考核组成员,他第一次见到了沈浩。他与沈浩比较谈得来,后来担任了小岗村党委副书记。

赵家龙深情回忆:在小岗工作的6年间,沈浩不负组织重托,用生命践行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,使小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小岗村民先后两次按下红手印挽留他;2009年,沈浩积劳成疾,猝逝在工作一线后,小岗村民按下第三次红手印,把沈浩永远“留”在了小岗。

“一夜越过温饱线,二十年没跨过富裕坎”。这是沈浩2004年踏入小岗时面对的真实情况。

“但是既然来了,还后悔吗?要退缩吗?绝不!我相信小岗绝大多数党员、干部、群众是想好的,是不满意现状的,是想改变的。有了这一点,这就是做好小岗工作的基础。”沈浩在2004年2月22日的日记中写道,要身先示范,引领党员、干部与农民群众想在一起、干在一起,凝聚党心、民心,领导农村改革发展。

“沈浩有写工作日记的习惯,每天工作都记得很细。”因为工作关系,赵家龙曾看过沈浩的工作日记,里面不乏沈浩对小岗村情、民情的记录和改革发展的思考。

“本以为沈浩是来‘镀金’的。”大包干带头人之一的严金昌没想到,沈浩在刚到小岗村的1个多月时间里,每天起早贪黑,挨家挨户走访村民,将全村108户农民家跑了至少两遍,把小岗村的“家底”和村民的想法都摸得透透的。

“村民的难事、心事,沈浩都装在心里,一件一件想法子办好。”赵家龙说,村民想修条水泥路,沈浩争取资金,并和大家一起扛水泥、拌砂浆;村民想致富,但小岗农业生产条件不好,光凭种粮食行不通,沈浩积极引进项目,发展养殖业和现代农业;帮助村民建房、建敬老院、修建小学……

“五年的农村工作经历,让我切身感受到,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……就是要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。要选好配强一个群众信任、能力较强的‘两委’班子,特别是要选好一个‘领路人’。”珍藏在沈浩纪念馆中的“沈浩日记”,清晰地记录了他的深刻思考。

沈浩从抓班子、抓党员、抓阵地入手,在上级党组织支持和帮助下,充实和调整了小岗村党组织,把年富力强、作风过硬的骨干,把有点子、出力气的致富带头人,把自愿到村立志创业的大学生村官等吸纳进班子,建起了小岗村的第一个党员活动室,第一个大学生民兵连……

“党员、干部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,不玩花架子、不图虚名,为群众办实事……”赵家龙感慨地说,在与沈浩的接触中,党员、干部不知不觉就被“同化”了。

时至今日,小岗的党员、干部身上仍有着沈浩的精神烙印,他们心怀群众推进改革,扑下身子干事创业。

正午,阳光炽烈,沈浩墓碑前的党徽“镀”上了一层金辉,在一片绿树红花中分外耀眼。

丁俊:培养勇挑重担的“生力军”

沈浩去世后,省财政厅财政监督检查局副局长丁俊接过“接力棒”,作为安徽省第四批选派干部,于2010年2月到小岗担任村党委第一书记。

“是个人主动报名。”7月11日,在省财政厅农村综合改革处办公室里,丁俊回忆,省委组织部在省直7个综合部门进行公开选拔,经个人报名、组织考核推荐,56名处级干部进入初选,6人进入面试,他最终被确定为继任人选。他表态:“要以沈浩为榜样,扑下身子,一心一意为小岗村民干事,把沈浩未完成的事业继续下去,力争做一个小岗村民爱戴的领头人。”

“小岗村党员、干部队伍建设,沈浩一直很重视。我上任后的‘第一把火’,是进一步健全村党委班子、调整村党组织架构,培养年轻党员、干部。”丁俊说,当时小岗已有党员80多名,其中,农民党员60多名、外来党员20多名。但党员年龄结构老化,农民党员平均年龄超过50岁,村党委班子中也缺乏年轻人,“满足不了领导改革发展的需要,也不利于小岗长远发展。”

经上级支持批准后,小岗村党委增设了7个支部,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大加强。2011年初,发展了几名年轻党员,都是回村知识青年,有干劲、有能力,想干事、会干事。2011年村“两委”换届时,30多岁的农民党员马武俊被选进了村党委班子,1972年出生的年轻党员周群之也成了一名村干部。

小岗村党员、干部队伍生机勃勃,创造力、凝聚力、战斗力显著增强。丁俊说,党委领导下的各党支部积极组织开展活动,加强党员教育管理;年轻党员、干部发展理念、工作思路新,抓落实也更加主动有力。党员、干部队伍面貌变化,也带动了村民发展经济的信心和决心。

“到2011年底时,小岗村集体经济规模就超过了300万元,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400元。”丁俊说,小岗从村集体经济收入中拿出40多万元,为村民办理了农作物保险、新型合作医疗参保费和16岁以上村民的养老保险。村里还成立了小岗村教育基金,对考取高等院校的本村学生一次性奖励1000元至10000元,对在各级考试和评比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、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。

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,小岗人都非常高兴。大包干带头人之一的关友江对丁俊说,小岗人的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心了。

让小岗人引以为荣的“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”“全国文明村镇”等荣誉奖牌,至今仍悬挂在小岗村委会的大门口。丁俊说:“我觉得最重要的是,培养了一支年轻化、知识化、勇担当的党员、干部队伍,为小岗之后的改革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。”

如今,周群之是小岗村党委副书记、村委会主任,马武俊是村党委副书记,当年的那批年轻党员也在各个岗位勇挑重担。从村主任岗位上退下来的关友江评价说,他们都很年轻,有文化、有眼光、有闯劲。

2013年5月,丁俊被小岗授予“荣誉村委会主任”称号。至今,早已结束在小岗任职的他仍与小岗党员、干部保持着密切联系,当采访中需要核实一些事实细节时,丁俊很快就能从手机中找到当事人并拨通电话,像老朋友一样交谈。

李锦柱:打造逐梦圆梦的“火车头”

“2016年4月25日,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小岗时指出,‘雄关漫道真如铁,而今迈步从头越。今天在这里重温改革,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,改革开放不停步,续写新的篇章’。”坐在几任第一书记用过的旧沙发上,现任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表示,小岗村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小岗村重要讲话精神,继续弘扬“敢闯敢试、敢为人先”的改革精神,在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定位发展方向标,奋力闯出新路,走在新时代乡村振兴前列。

2018年1月,李锦柱到任小岗,成为继沈浩以来的第五任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。不同于历届前任的是,李锦柱是从凤阳县财政局副局长岗位转来。此前,李锦柱一直在凤阳县财政系统工作,还担任过小岗创发公司董事长,对小岗各方面情况甚为熟悉。

李锦柱认为,小岗改革再出发,关键是要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,针对村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,从强调“物质增长”到注重“公平正义”“绿水青山”……不断提升村民的幸福感、获得感。

深化改革,需要党的全面、坚强领导。李锦柱介绍说,小岗以新一届村党委班子调整为契机,通过“内部选”“外部引”和“上级派”等方式选优配强村党委班子,实现了“选好书记、建强班子、找准路子、促进发展”的目标。班子中既有外引干部、大包干带头人后代,也有大学生村官和致富带头人,同时全面加强村党组织标准化建设,深入推进党务、政务、村务公开,加强村集体资金、资产、资源监管,进一步增强了党委班子的凝聚力、向心力,把村党委建设成为落实党的政策、带领村民致富、密切联系群众和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。

党建,不仅增强小岗改革发展的“内力”,还连接了小岗开放发展的“外力”。

今年3月,小岗以党建带动联建,与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村签订了结对共建协议。双方围绕对接乡村振兴战略,在党建引领下,立足各自实际和特点,有效整合双方在人才、教育、科技、文化、信息、阵地等不同方面的资源优势,“互惠互利、双向受益、共同提高、合作共赢”,实现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,推动各自村经济社会和基层党建工作统筹协调发展。

四十不惑。站在中国改革40年关键节点上的小岗如何传承“小岗精神”,继续沿着改革开放的康庄大道奋勇前行?今年4月,李锦柱在《党建》杂志撰文表示,要继续弘扬“敢闯敢试、敢为人先”的改革精神,夯实党的领导基层基础,找准新的农村改革突破口,促进社会治理有序改善,走在新时代乡村振兴前列,让小岗人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。

“改革标志,幸福小岗”,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正带领小岗干部、群众逐梦新征程,圆梦新时代!